【地裏專題】蝦皮的印度滑鐵盧

 

(圖片來源:The Economic Times)

蝦皮為何進入印度?

    根據統計,印度的電子商務市場到2050年時可以達1200億美元。而蝦皮在東南亞與拉丁美洲都有成功的經驗,因此決定在2021年進入印度市場(已於2022年退出)。
    根據官方數據,2021年進入印度市場的時候,一度達到1,000,000 App下載次數;以及每日100,000訂單的成果
    可惜,蝦皮進入印度市場較兩大對手緩慢:Amazon India、Flipkart(母公司為美國Walmart);加上中印政治因素、道路品質、網路普及、網路詐騙等限制,最後決定於2022年二月退出印度市場。

(圖片來源:businessoffashion.com/) 

蝦皮簡史

    蝦皮於2015年在新加坡成立,提供物流、賣家服務整合的支付系統;因此六年內在16個國家成功提供服務,收入一度占母公司(Sealimited,冬海集團)一半。

    冬海集團業務橫跨電子商務、數位娛樂、數位支付、財務系統,屬於中國騰訊旗下;最著名的商品如GARENA平台以及手機遊戲《Free Fire》。

    東南亞地區的蝦皮提供三種形式的電子商務,包含百貨、市集以及中國市集等服務。「百貨服務」是販售蝦皮認證的正版商品、「市集服務」是讓賣家自行上架商品販售、「中國市集」則是販賣排除各種國境貿易阻礙的中國商品。

    根據統計蝦皮的使用年齡主要在1834歲,此外在東南亞市場電子支付占70%的購物,甚至在菲律賓,50歲以上的使用者達100%使用自行發行的蝦皮支付。

    在東南亞蝦皮的電子商務服務市占率達約57 %(2016),超越最大對手LAZADA。不同於LAZADA的B2C服務,蝦皮的C2C服務更適合在龐大小型傷人的東南亞地區。

     回顧蝦皮超越LAZADA的過程,則歸因於當時阿里巴巴對LAZADA的併購,導致其內中高階主管辭職,因此技術得以轉移到蝦皮公司。此外,透過與母公司的暢銷遊戲《Free Fire》結合,也讓其推廣速度增加,成為東南亞最多下載次數的購物APP。

(圖片來源:大紀元)

(圖片來源:Punch Card Investor - Substack)


蝦皮崛起的四大關鍵

作業(operation)

和賣家有緊密的合作關係、透過統計資料分析使用者體驗、光棍節活動、賣家經營的教學。

服務(service)

Shopee game,shopee feed,shopee live ,shopee live chat等即時互動服務,建立良好的使用者體驗。同時也與Google合作,讓蝦皮商品出現在Google各大網頁的廣告上。此外,確保購物安全、方便的蝦皮pay、買賣方聊天等政策,也建立良好的成效。

發貨(distribution)

建立倉儲及物流系統來降低發貨成本,並和當地物流公司合作,提供送貨效率。

行銷(marketing and sale)

透過數據分析,使用適應各國市場的行動裝置系統、支付服務來滿足當地需求。

 

印度電子商務市場

  若以時間而言,蝦皮進入印度市場的時間(2021年)很好。受到疫情影響,催生網路服務的需求,加上近年印度政府的積極投入,印度正快速數位化。根據麥肯錫的分析,印度的網路使用率已達40%,在收入低的行政區,網路鋪設速度也更快。

  就行動裝置而言,根據統計到2025年會有51%的人口擁有智慧型手機;而近年來,印度政府也開始建立線上支付系統、無店面的銀行也已出現。(Payton payment bank)

(圖片來源:eMarketer)

 

印度電子商務市場分析(圖片來源:富比士)*1NIR=0.38NTD

蝦皮的印度挑戰

1、物流交通:

  由於印度的道路系統惡劣,導致蝦皮的發貨系統建立不易。而高速公路網絡目前僅達3% ,而且75%的高速公路只有兩個車道,這也導致印度的交通阻塞問題一直無解。而印度30%的鄉村地區,則會因為豪雨淹水,無法提供全天候的道路使用。

(圖片來源:India Today)


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
2、郵寄系統:

  根據統計,2021年有65.59%的印度人生活在農村地區,2036年時會降到61%、但仍然很高。而這些地區可能沒有明確、標準化的地址書寫形式,郵遞區號(PIN)也不完備,這也導致物流的困難。

3、詐騙

  網路上有很多詐騙網頁,2016年到2019年網路詐騙案件成長475%。

4、支付使用習慣

  印度大多數人口還是傾向使用現金支付;根據統計54%的受訪者傾向使用現金支付。也有部分使用者是因為沒有手機而無法使用電子支付、根據統計到2030年時印度只有59.2%的人口使用智慧型手機。

5、嚴苛法規與地方政治

  印度政府為了避免過度依賴中國,對中國投資者有更高的限制;加上蝦皮的母公司來自中國騰訊,因此遭到更多限制。

6、競爭對手

  蝦皮比大多數對手晚進入印度,如:Walmart-owned FlipkartAmazon India;而這些公司都整合了其他服務,例如:Amazon的影音串流、Flipkart的健康照護APP。此外,這些公司的政商關係及物流系統也都相當成熟,成為蝦皮的一大挑戰。

  

(圖片來源:Los Angeles Times)

退出印度

  由於印度及中國近年關係緊張,因此印度官方對中國背景的投資者相當敏感,2022年蝦皮母公司下的《Free Fire》遭印度政府禁止;隨後蝦皮考量到未來的風險(因為最大母公司為中國騰訊),也決定同步退出。當然這未必是好事,有分析師認為這樣蝦皮能夠更認真經營他的核心市場:東南亞與拉丁美洲。


(圖片來源:Punch Card Investor - Substack)


參考資料:

Shopee's short-lived venture into India: Market entry and exit ami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

(Lai Si Tsui-Auch and Yuanling Vicky Lua)

Geoghuman地裏人

透過寫作整理思緒, 更讓讀者認識世界。 也歡迎追蹤個人IG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grantung/

張貼留言

較新的 較舊